产品展示
奇异果APP官方网站工业互联网【国庆特辑】唱好新时代西部“双城记——四川重庆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纪实
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“两个大局”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。2020年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以来,四川省深入贯彻习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牵引,携手重庆加强规划协调、政策协同、工作协同,深化两省市各层面、各领域及社会各界的全方位合作,18条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转发推广,双城经济圈实现战略位势、优势、态势之变,经济总量由2019年6.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8.2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由6.4%上升至6.5%,带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征初步显现。
联合制定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,推动成都重庆相向发展,促进川渝东北地区统筹发展、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。“极核”发展能级不断提升。成都奇异果APP官方网站、重庆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,分别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,聚焦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、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、西部科学城、西部金融中心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、两江新区,在“首个、首次、首列、首张”等创新性改革上持续取得突破,2023年成都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合计4.52万亿元(成都2.2万亿元),占双城经济圈比重达55.1%,占西部地区、全国比重分别提高至16.8%和3.6%。成都都市圈加快培育。印发实施《成都都市圈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》,以市域(郊)铁路和都市圈环线小时生活圈逐步实现,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,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、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成渝主轴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建设有序推进,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、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。两翼协同发展深入推进。南翼跨越持续推进,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、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、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,川南渝西文化旅游、产业招商联盟和泸永江装备产业联盟协同运作,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加快建设。北翼振兴加快实施,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、川渝高竹新区、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、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,川渝东北绿色能源、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。
加快构建“铁公水空”多维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提升能源保障能力,推进重大水利设施建设,互联互通、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。交通网络空间布局持续优化。
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明确将双城经济圈列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“4极”之一,成都、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,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。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打造。重庆新机场场址获批,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加快建设,成都天府机场与双流机场“两场一体”稳定运营,重庆、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4500万人次、7400万人次奇异果APP官方网站奇异果APP官方网站。轨道上的经济圈加快建设。成都至西宁铁路(川青段)建成通车,成渝双核之间实现高铁公交化、最快1小时通达,成自宜高铁建成通车,成渝中线高铁、成达万高铁、川藏铁路等加快建设。公路体系不断完善。实施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,川渝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21条,其中成渝双核4条直连高速通道建成通车,级配合理的公路交通体系更加健全。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有序建设。泸州港、宜宾港至重庆港“水水中转”班轮常态开行,嘉陵江梯级通航建筑物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联合调度。重大水利设施稳步推进。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实施,引大济岷、毗河供水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,向家坝灌区一期、李家岩水库等项目加快建设,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加快实施。能源基础设施提能补短。推进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,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加快建设,白鹤滩等水电站投产,一批光伏发电、风电项目建成投运。
协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,加快构建高效分工、有序竞争、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优势产业迈上新台阶。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先进材料、食品轻纺等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.2万亿、1.3万亿、1.2万亿、1.1万亿,川渝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%,建成高速公路“电走廊”11条,成渝“氢走廊”取得突破,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,举办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、世界动力电池大会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,成都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,网络安全、区块链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,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(重庆)服务西部10省(区、市),国家顶级节点(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)正式运营。成渝纳入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算力枢纽节点,量子通信网络“成渝干线”加快推进。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效显著。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,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,成立专业信用增进公司。川渝国家物流枢纽达到10个,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。重庆、成都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。建成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16个。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加快形成。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、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营,协同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,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938亿斤,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,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(县)8个,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加快建设。
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,创新政策环境不断改善,跨区域跨领域创新合作持续加强,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战略创新能力持续增强。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、西部(成都)科学城、中国(绵阳)科技城加快建设,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,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地运行,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设立,优化重组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,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投入运行,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53个。产业技术协同攻关成效显著。聚焦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,联合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,支持科技合作项目161项,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川渝分别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“三强计划”“双倍增行动”,2023年底累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.4万家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。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、高层次科研人员顶岗培养计划,协同推进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,支持各类主体共同申报实施重点研发项目,2023年两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816.7亿元、增长24.1%。
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,高水平建设开放平台,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积极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。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构建。中欧班列(成渝)去回程线路与运力不断优化,实现运营标识、基础运价、车辆调拨“三统一”,累计开行超2.9万列。成都至北部湾南向铁海联运班列频次加密,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,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18个国家(地区)工业互联网、393个港口,长江水道进出口通关更加便利。开放平台能级加快提升。高质量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,“关银一KEY通”一体化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“电子口岸卡”业务跨关区通办,服务川渝进出口企业2000余家。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,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、文化出口基地建设。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。稳步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,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18条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推广。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“放管服”改革“4个清单”,成功举办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,发布协同招商十条措施及“双城双百”投资项目清单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完善“市场准入异地同标”准入机制,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作机制,推进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创新试点,三批次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“川渝通办”。
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,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,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,健全应急联动机制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工业互联网、安全感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。协同发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,持续推进便捷生活行动,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关系转移实现“零跑路”或就近一次办,共享住房公积金缴存、提取、贷款信息,联合打造川渝人力资源服务品牌。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加快共建共享。实施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推进65个优势学科结对共建“双一流”学科,相互增投普通高校招生计划。文体事业交流合作不断强化,34家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。共建田径项目国家队,携手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、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。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不断深化。国家医学中心、国家儿童区域(西南)医疗中心加快建设,中医药科技协作创新不断深化,17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川渝电子健康卡“扫码就医”,川渝29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、112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200万例次,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。应急联动机制更加健全。建立川渝救灾物资协同联动保障机制,重大灾害、防汛抢险、网络安全、通信保障等应急联动更加顺畅,构建2小时应急救援圈,深化川渝毗邻地区110、120协作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推进双城经济圈“六江”生态廊道建设,累计完成“两岸青山·千里林带”建设营造林超1000万亩,新建成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3个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,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法获中央改革办肯定。奇异果APP官方网站